為充分發揮“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研究中心)的作用,促進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氛圍,提升科研水平,根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及工程研究中心發展規劃,工程研究中心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設立開放課題,以資助圍繞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展開的創新研究項目。熱忱歡迎和邀請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學者、科研人員與工程研究中心進行合作研究?,F將2022年度開放課題申報具體通知如下:
一、開放課題資助研究方向
沿海工程結構抗震、抗風、抗火、抗爆與防災減災技術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與結構耐久性
在役工程結構的健康監測及防災減災技術
二、開放課題資助對象
凡國(境)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均可在開放課題指南范圍內向本工程研究中心提出申請。本次課題申請人為非本校人員,優先資助具有較高科學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課題。
申報的研究課題應與本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緊密相關。為促進交流合作,項目組成員需至少包含一名本工程研究中心固定人員。
如果已經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本工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且尚未結題,則不得作為申請人再次申請。
三、開放課題資助經費
基金項目每項資助不超過3萬元,研究期限為兩年。經費不足部分由申請人及其所在單位自籌解決。
四、開放課題申報要求
1.根據課題申請指南,申請人需認真填寫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申請書一式三份(A4紙打?。ㄒ姼郊?)。經所在單位主管領導同意并蓋章后,向本工程研究中心提出申請;電子版申請書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蓋章頁請掃描后附上)。
2.本次開放課題基金項目執行期為:研究期限為兩年,從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1日,每年需按要求向本工程研究中心提交項目年度執行報告(見附件2)。經費使用權由項目負責人掌握。項目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必須符合財務制度,同時要有利于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3.土木工程學院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莆田學院)對各單位報送的申報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和形式審查,審查合格后組織校外專家進行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由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擇優確定資助項目。
五、其他說明
(1)項目結束后,向工程研究中心報送《開放課題資助項目結題報告》(見附件3)、學術成果復印件及相關原始證明資料。
(2)每項開放課題至少需負責人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與本工程研究中心固定人員合作取得項目成果,雙方研究人員須合作署名,結題時應滿足下述條件之一:
①至少應發表SCI或EI學術期刊論文1篇;
②至少發表CSCD學術期刊論文2篇;
③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
④撰寫專著(15萬字以上)1部;
⑤主編教材(30萬字以上)1本。
(3)發表論文、專著、教材等均必須署名本工程研究中心全稱,且為第一署名單位,同時以本項目為第一資助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時莆田學院須作為第一合作單位,中英文全稱如下:
本工程研究中心的標注名稱如下:
中文: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莆田,351100
英文: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Southeast Coast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Fujian Putian,351100,China
開放課題資助信息標注如下:
中文: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課題號)
英文: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Southeast Coast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of 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NO.XXX)
六、申報時間
請于2022年11月20日前(以郵戳時間為準)將《申請書》紙質版一式3份通過EMS或順豐快遞至:福建省莆田市西天尾鎮莆田學院紫霄校區西區土木工程學院湯偉紅(收),郵編:351100;手機:13599008289;并將電子版發送至98713878@qq.com,郵件主題為“2022年度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開放課題申請”,逾期不再受理。
附件:
附件1-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資助項目申請書.docx
附件2-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資助項目年度執行報告.doc
附件3-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資助項目結題報告.doc
附件4: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pdf
東南沿海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11月4日